刘城:关于西欧中世纪历史的几个问题
11月25日晚,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术课堂在东区6号楼A106报告厅举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城做客此次学术课堂,作了题为“关于西欧中世纪历史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李增洪教授主持此次学术课堂。
刘城教授从“民族大迁徙”与“日耳曼人”、“民族”与“族群”、王国与帝国、“封建主义”的定义、职业人群、“基督教皆为司祭”与“唯信称义”思想六个方面向讲解了关于西欧中世纪历史的问题。在“民族大迁徙”与“日耳曼人”这个问题上,刘教授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向介绍了“民族大迁徙”的含义,及这场声势浩大的迁徙对中世纪修社会的影响。刘教授指出,在拉齐乌斯的《族群大迁徙论》、凯撒的《高卢战记》、塔西陀的《日尔曼尼亚志》中都有提及日尔曼人为单一族群,这种单一起源论有利于日耳曼人及德意志人的自我构建。关于“民族”与“族群”,刘教授讲到,从传统史学来看,“民族”属于政治史研究,是从民族、国家的兴起的角度进行研究。通常把近代民族形成前的前民族称为“族群”。根据马克思·韦伯的观点,“族群”的定义关注的是社会现象而非生物现象。相似的习俗可以得出族群内有共同的宗教传统,但是相似的体态并不能得出族群有共同的血缘。就比如现在我们仍祭祀黄帝陵来追求我们共同的祖先,但是黄帝并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祖先。在王国与帝国的问题上,刘城教授重点讲解了拜占庭帝国、查理帝国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相关问题。接着,刘教授又从法律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形态、宽泛而综合的“封建主义”定义三个角度向同学们讲解了封建主义的定义问题。刘教授特别指出,这三个角度的封建主义的定义都有局限,西欧中世纪是一个变化的时空过程而不是静态的某个时间或空间节点。刘教授指出,西欧的职业人群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职业,这也体现了西欧中世纪社会在发生着悄然变化。刘教授结合学术界研究成果及系列著作向我们细致讲解了“基督教皆为司祭”与“唯信称义”思想,其中“唯信称义”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它继承了自由意志论、“信仰得救”言论和“恩典先行论”。在本次报告中,刘教授结合大量著作及相关学术论文,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关于欧洲中世纪相关问题的学术动态。
报告最后,同学们积极地提出问题,刘城教授耐心地做出解答,现场氛围十分和谐融洽。刘城教授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让同学们进一步地了解了西欧中世纪的历史,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
刘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入选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中世纪与近代早期欧洲史,尤其擅长英国中世纪教会与16实际宗教改革研究、基督教思想与文化传统。专著《英国中世纪教会研究》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yl6776永利集团官网要闻
-
南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研讨班”圆满结业2025-09-15
-
中国“南竹北移”学术经验交流会在yl6776永利集团官网举行2025-09-14
-
yl6776永利集团官网召开 2025 级学生军训团编成会议2025-09-14
-
yl6776永利集团官网党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持续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 凝聚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5-09-12
-
音乐与舞蹈学院两位钢琴教师在全国、国际大赛中获佳绩2025-09-12
-
校长与2025级新生共进午餐2025-09-12
-
我校教师获得“山东学校十佳思政课教师”“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2025-09-12
-
yl6776永利集团官网ESI全球排名持续提升2025-09-11
-
yl6776永利集团官网41项成果获聊城市第31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25-09-11
-
yl6776永利集团官网第八批援疆实习支教师范生出征2025-09-11